# # #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从沈抚方舱医院建设看见青年力量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00:00
【字体: 放大 缩小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穿过沈抚示范区方舱医院项目施工地,两排集装箱拼凑的临时办公房映入眼帘,空间狭小、设施简陋,但它却是整个方舱医院建设的“神经中枢”,由沈抚开投集团组建的项目现场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各小组要打起精神,最后再检查一遍,确保每个部位每个环节都覆盖到位,圆满交付。”5月4日,沈抚示范区方舱医院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达到交付使用条件,得到省委督导组的高度评价。至此,这支来自沈抚开投集团的建设指挥团队已经接续奋战了16个日夜,他们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沈抚开投人的铁军本色,向沈抚人民交上了一份精彩答卷。 “再难也得往前冲”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同时还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要在20天内完成方舱医院建设,对于许多参建者来说,心里没有底。 “这是示范区党工委交给我们的任务,关乎沈抚人民的生命健康,即使有千难万险,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如期交付。”在开投集团方舱项目团队出征仪式上,集团领导班子“一锤定音”,开投全员出击,涵盖设计、机电、造价、外线等工程领域的集团骨干团队集体上阵,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方舱建设“大会战”。

在开投集团方舱医院项目的10个小组负责人中,黄庆东虽然年龄稍长,但却是名副其实的80后。项目建设,设计先行,作为设计组负责人,黄庆东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

为了达到高标准,他一方面借鉴其他地区经验,一方面组织团队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要考虑现有厂房实际,他每天蹲守在施工现场,常常一连就是几个小时,以摸清现场情况,改进设计方案,在方舱的这段时间里,黄庆东整个人与之前相比消瘦了许多,然而工作起来依然劲头十足。

“方舱医院是利用已有闲置厂房进行建设,对于能够重新利用的设施我们尽量开发利用,这需要根据现场原有设施清理情况,边设计边施工,这个过程我们采取了集体决策机制,各个工作组同时参与,最大限度压缩工期。”黄庆东说。

虽然厂房整体框架已经成型,但实际改造起来并非易事,一方面要对厂区内机械设备进行清运,另一方面还要对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仅内部设施的拆除、物料的清运就不是短时间能干完的,厂区存放的大型设备已经顶到了棚顶,需要请专业拆除公司。”开投集团方舱医院项目临时设施负责人姜信一介绍。

厂房不腾空,施工方就无法进场,指挥部下达了两日内拆除的命令,姜信一拍着胸脯答应了下来。他一连几天全天守在现场,跟设备所有者沟通协调,与拆除公司研究制定方案,请公证单位现场录像,大小几十台专业设备昼夜作业,最终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了一个清洁的厂区,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快一点、再快一点”

沈抚示范区方舱医院项目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需建设10个单体和康复区、缓冲区和医护休整区等功能区。

高路是整个方舱内部工作组的负责人,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他,参与建设这样的应急民生类工程还是第一次,而他负责的方舱内部区域也是整个项目施工的“重头戏”。

“拆除难题搞定了,对原有厂房的翻修也是一个新难题,特别是屋顶防水,我们进行了全面检查,外墙、吊顶、地面的破损点重新进行修缮,能利用的设施尽可能重新利用,但这对施工来说也是一种考验。”高路介绍。

挖基础、砌隔断、补短板……经过数百人连续多天的施工,方舱内部见雏形。“沈抚示范区在参考其他地区方舱医院的基础上,增加很多独创的人性化设计,尽最大努力给隔离人员提供相对舒适的环境,设有400平方米的休闲活动区,包括心理咨询室、母婴室、理发室、贵重物品暂存室等,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整个内部施工环节的安排,高路一个不落。

外线和室外工程负责人徐世友和机电负责人梁健所负责的施工领域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施工程序如何合理摆布、施工队伍如何有效协调、施工质量和效率如何把控,每天面对着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顾不上疏解身体上的劳累,即使深夜躺在床上,头脑中也时时刻刻都在想着项目上的事。“因为每过一天,工期就缩短一天,要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不能有一点延迟,我们只有百分百的投入,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针对工序多,施工穿插交错,我们采用下沉式管理,进行层次把控,早上六点就开工了,晚上到两三点是常事,休息几个小时,然后重新投入新一轮施工。”附属用房负责人张威说。

造价组负责人李仲元更是总结形成了一套新的财务工作机制,通过集体决策管理,从一个材料的选型到采购决策最短十分钟即可完成,这为施工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干事创业正当时”

在沈抚开投集团投入方舱医院项目的这支“冲锋队”里,年轻、充满激情、干劲十足,是这支队伍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

为了确保项目疫情防控安全,参与建设人员全部实行闭环管理,他们中,有的新婚不久便与爱人两地分居,有的孩子年幼正咿呀学语,有的一家人都在防疫一线,有的是医护工作者,有的在卡点检查,有的在一线当志愿者,成为千百“大白”中的一员……

“为了能白天照顾孩子,在医院工作的爱人主动把班次都调成了夜班,夜里往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对我的工作,她没有一句怨言。”负责项目现场防疫工作的沈诗圣说。

“好在我还没结婚,跟他们相比,我牵挂比较少。”办公楼施工负责人金光鑫的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1989年出生的他几天前曾因连续加班,身体一度出现不适。到了要“入舱”封闭施工的关键期,领导询问他的身体能否适应,入舱,这意味着要承受更高强度的工作,而放弃,则意味着自己要跟这个重要项目“失之交臂”。“一生之中可能也不会经历几次这样的工程,我想跟‘战友’一起见证它的建设和竣工,想为项目贡献一份力量。”金光鑫最终选择了进舱,他负责的是医护人员办公区域,雨搭、屋面、地下给排水,每一处施工细节他都时刻紧盯,对每个发现的薄弱点一一进行加固。

这些项目小组高效运转的背后,与综合协调小组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作为综合协调小组负责人,哪项施工进度拖延了?哪个小组快到重要节点了?指挥部运转还需有哪些保障?甚至有人员到访这样的琐碎事务,乔旭都熟稔于心。在现场,其他小组负责人往往是在各自的区域工作,乔旭每天则要在各个施工区域之间穿梭,掌握每个小组的进展情况。见证了方舱医院每一天的变化,他感到无比激动,然而,这激动之中也难免一丝遗憾和对爱人和女儿的歉疚。“我见证了方舱的建设,但却错过了这段时间女儿的成长。”在乔旭刚进驻方舱项目的时候,刚满8个月的女儿还没有学会说话,只是咿咿呀呀地发出声音,而几天前,爱人给他发来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女儿叫了一声“爸爸”,顿时令乔旭惊喜不已,他把手机贴在耳边,一遍遍重复听着女儿的声音,“爸爸……”那声音虽然有些柔弱,还带着婴儿吐字时特有的含糊不清,但却蕴藏着无比强韧的力量,足以融化一切。

“都是干事创业最好的年纪,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是在方舱医院项目指挥部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4月6日摸底选址,4月10日筹划建设,5月4日完成验收并具备使用条件。在这场同时间赛跑的比赛中,沈抚示范区多部门高效联动,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金融局、纪检监察工委等联合办公,建设方开投集团尽锐出战,正是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沈抚示范区方舱医院从进场施工到完成验收仅用了16天,比原计划提前了3天。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开投集团的青年建设者们只是沈抚示范区广大青年奋战建设一线投身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沈抚示范区党工委的领导下,沈抚示范区团工委紧扣改革创新中心工作,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工作主线,着力提升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为推进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当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奋蹄扬鞭、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沈抚示范区已经搭建好了改革创新的广阔舞台,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挥洒汗水、贡献力量。